原创新闻

国内 商业 财经

黄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独家观察

生活 海外 观察

滚动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原创 >

厚植双创沃土 创建美好未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8-20 15:15:32  责任编辑:DRFG78
+|-

——中关村软件园双创建设纪实

1999年,北京市政府提出将重点规划建设“一路、一城、一园、一网”,其中的“一园”即国家级软件园——中关村软件园。

历经十八年建设发展,中关村软件园公司把最初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出口基地双基地,已经建设成为拥有几十项由国家部委、北京市授予的产业荣誉园区,成为中关村乃至全国范围的最具特色的专业园区和最为亮眼的一张名片,是创新驱动的排头兵,大信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从2000年起始,中关村软件园在产业发展方面走过了三个阶段——企业聚集、产业聚集、生态与创新聚集。在园区里,既聚集着拥有高度的产业话语权和技术主导权的成熟的IT高端产业,也聚集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中小微企业在中关村软件园蓬勃发展,互相促进,形成了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在产业发展方面,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关村软件园有641家企业,其中包含59家上市公司,66家收入过亿元企业;园区产业收入2094.4亿元,园区总产值占北京市软件产业收入的1/4;地均产值每平方公里超过800亿元,在全国的科技园区名列前茅。

在创业方面,中关村软件园的创新创业正在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希望来到软件园实现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多的投资资本都希望在软件园聚集来寻找优秀的项目,中关村软件园已成为目前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目前园区聚集了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中以创新合作中心、腾讯众创空间、云基地、中关村领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雷雷伙伴、数字山谷、你好未来、亿蜂等10家创新型孵化空间,形成孵化网络体系,入驻的初创型项目近400个。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的开展,中关村软件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了多元化、多形态、线上线下协同、孵化与投资对接的创新孵化网络体系,该孵化网络整合园区优质的创新资源,以大数据做产业组织,以互联网+做好创业服务,积极促进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发展。

重视产业研究  战略规划双创方向

中关村软件园一向重视产业研究工作,并以产业研究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软件园的产业研究为园区的产业聚集和产业促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促进中关村软件园未来可持续发展,以及园区产业的战略布局,中关村软件园于2017年底和2018年年初开展了“中关村软件园未来产业规划”研究。通过该产业研究,立足全球大信息产业发展视野,深入了解全球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态及组织形态,并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中关村的发展特色,战略规划中关村软件园未来产业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发展目标及实施路径。

中关村软件园未来产业规划,首次确定了中关村软件园未来5-10年需把握的七大信息技术产业方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感知交互。

同时,未来产业规划深入分析了每个宏观产业领域中的重点产业方向,以及产业链组成,评估了这些产业方向的产业潜力、市场潜力和战略价值,结合中关村软件园的现状和定位,精准定位中关村软件园未来发展的若干产业重点。

未来产业规划还借鉴全球科技园区发展先进经验,围绕打造创新人文氛围、构筑产业生态平台、聚焦原始创新、引领国际技术趋势等四个方面,提出中关村软件园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行动和策略实施路径。

通过有效实施该产业规划,中关村软件园将努力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科技产业顶级智本创新区,国际重要的信息科技产业交流枢纽,中国信息科技产业的原始创新发展引擎。

打造创新孵化网络 不断完善特色服务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网络体系是园区双创的重要载体,该体系拥有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等10家孵化空间,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米,初创项目近400个,呈现多元化、多形态特征:既有以国有控股为主的国家级孵化器,也有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孵化器;既有面向泛IT领域的孵化器,也有聚焦垂直领域的孵化器;既有开放式办公的孵化空间,也有相对独立的孵化空间,他们正以园区为中心,空间不断拓展走向全国。

在服务特色方面,该体系结合园区双创特点,在知识产权、投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

在知识产权方面,以12330中关村软件园分中心为工作平台,搭建企业与政府沟通和交流的服务桥梁,将市中心相关工作任务落地;走访园区企业,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和诉求;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培训或科普宣传;选取典型案例和单位,吸纳进入北京12330重点企业名单;将园区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至市中心,并由市中心组织相关资源给予支援和帮助;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程,为企业量身定造知识产权工作解决方案。园区连续四年举行“知识产权审判进园区活动”,用实际的司法案例,提升企业用权维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

调研数据显示,园区企业知识产权数量每年翻倍增长,2017年园区企业知识产权36971项,比上一年度增长4651项。

在投融资服务方面,园区整合政策扶持资金及风投、担保、银行、证券、信用、天使投资、产业基金、种子投资等数十家战略合作机构专业资源,为企业提供商业定位指导、资本运作规划、投资人对接等融资服务。目前,园区共有18支基金及中关村领创金融、腾讯开放平台创新创业投资圈、雷雷伙伴火种计划、未来种子投资等多家自有孵化资金,主要投资方向涵盖从事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企业和新三板企业。

在技术服务方面,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从基础通信服务到云计算服务和数字化、智慧型服务的多层次技术支撑服务,覆盖网络接入、IDC、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研发服务、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互联网集成等内容。

在人才服务方面,园区孵化网络拥有丰富的导师资源,可以为创业企业在产品与模式、市场与运营、企业治理、技术创新、快速融资等方面给予指导与帮助;孵化网络内拥有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培训基地、中关村软件园大讲堂、领创学院、腾讯学堂、CSDN等众多培训资源,通过各孵化器的技术沙龙、技术讲座等全新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此外,还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共建的方式,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为了进一步打通园区大平台与孵化网络体系之间的连接,充分整合需求、共享资源,提升孵化网络竞争力,实现共建、共识、共享,中关村软件园联合更多社会资源,成立创新孵化网络联盟,以整合需求、共享资源、加速发展、共享成果,形成大手拉小手的产业健康生态效果,为丰富中关村软件园双创服务贡献新的力量。

聚集产学研合作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中关村软件园非常重视与作为原始创新源头的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并形成了中关村软件园面向产学研的双创特色。

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延展双创生态体系。在校企合作方面,中关村软件园与高校紧密合作,依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等成熟的产学研交流平台,依托中关村软件园产业服务经验及优势资源,围绕技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国际化服务、联盟协会、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等服务,打造高效专业的产学研促进平台。目前校企合作高校数量达到30所,同时与超过50所高校开展工程实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近5800人;另外,与企业建立起高效的人才供给渠道,已经为园区数百家企业输送上万名多层次、多类型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这些校企合作不但促进了产学研的合作,而且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构建了双创生态体系,延展了中关村软件园的科技服务。

共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服务高校创业。2015年,中关村软件园和北京市教委合作共建北京高校创业园,被授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是北京市教委为推动首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着力打造“一街三园多点”的市级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目前三园已入驻了200余个项目团队。此外,通过每年的优秀创业团队评选大赛,从北京市50多所高校近千个项目中择优选择150个进行创业园项目的流动。

三轮驱动,加速成果转化效率。依托软件园多元化的专业产业服务体系,及庞大的企业一手资源,软件园提出从企业-成果-企业的闭环模式,从起点加以创新,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中间配置资源,打造闭环的创新型成果转化模式。即针对不同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软件园创造性提出“高校师徒创业”+“校企协同研发”+“成果转化对接”的全新成果转化机制,三种服务模式,三轮驱动,多端同时发力,加速成果转化效率。

高校“师徒创业”模式,指的是由导师当技术顾问、学生进行技术转化,依托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软件园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体系,帮助创业种子不断成熟,最终走向市场运营,推动在京高校科技成果以“创业项目”的模式在中关村落地。

“校企协同研发”模式,指的是针对企业在发展壮大、产业升级过程中,根据企业特定的需求为导向,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挖掘合作需求,定制化的挖掘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并进行推介。通过“运用高校科技成果,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成果转化对接”模式,指的是软件园将跨高校整合多校科技成果库,提供专业的行业专家评价,挖掘科技成果价值,同时对科技成果进行第三方公平公正的定价参考。

成立双创服务公司 实施“智汇中国”计划。为更好地服务于双创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在中关村管委会以及中关村发展集团支持下,由中关村软件园联合社会各方专业资源,发起设立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公司,以“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为使命,打造专业化的双创人才服务平台。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公司将在各方支持下,实施“智汇中国”行动计划。

“智汇中国”行动计划将按照国家产教融合战略、双创发展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优势,打造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一平台、一学院、一基地”业务模式,以人才为动力,实现助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目标。

开展区域创新协同 辐射创新生态体系

协同创新发展是以创新为核心,以协作为半径,画出更大的同心圆。协作范围越广阔、协作资源越丰富、协作方式越多样,协同创新的同心圆就能画得更大、更丰富多彩。

区域协同是园区双创的拓展和辐射,在国内,园区与保定共同打造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形成以输出管理和品牌运营的轻资产合作的“保定模式”;与徐州共建创新中心,为徐州植入中关村“创新基因”。目前,保定、南宁、徐州、天津滨海、新泰、廊坊、大同、长春、银川等区域协同项目累计托管面积突破60万平米,总入驻企业超过400家,入驻率达到70%。

在国际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初步搭建了多层次的国际化平台,多维度的国际化交流合作,而且开始探索与创新前沿国家的创新发展机构建立跨国创新孵化中心,并设立创新发展基金,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来实现更深远的国际技术合作。

在中以合作方面,中关村软件园和以色列施拉特公司合作共建“中以国际技术创新合作转移中心”(SITIC),设立中以创新基金,并且设立Inno Hub中以孵化器,引入国际创新孵化模式,通过关键节点的技术引进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中芬合作方面,园区联合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芬兰相关政府机构,合作建立“中芬国际技术合作创新中心”,成功搭建中芬双方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和渠道。通过中芬创新中心,成功帮助多家中关村企业在芬兰成功实现并购和收购。

这些区域合作不但促进了产学研的合作,而且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构建了双创生态体系,延展了中关村软件园的科技服务。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让科技成果产品化、科技产品产业化、科技产业国际化是双创大潮的发展方向。面向未来,中关村软件园继续厚植创新沃土,创建美好未来,积极打造智慧园区大数据平台,通过园区产业、企业、人员、设施等大数据呈现来进行分析和辅助决策,让中关村软件园成为智慧的创新社区,让更多的创业者能够在园区乐享创业,助力系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全社会双创发展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关村经验。

专题首页 | 中安财经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